全佛文化

商品介紹 PRODUCT LIST
唯識、因明、禪偈的深層探究–上
商品編號:10100935
優惠價:$315 原價:$350
作       者李潤生            系列集數李潤生作品系列 4
出  版  社全佛文化              出版日期:2000年4月
語       言:繁體中文               規       格:平裝 / 15 x 21 cm
ISBN 9789578254954
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三十餘年來從事佛學研究的成果。
內容十分廣泛,包括分析佛教思想精神的積極性與消極性,禪宗對教育的啟示,以及諸家禪詩欣賞等,都是易於理解,並具趣味性。
而其餘內容則廣涉佛學學術研究的課題。
這些作品對佛學研究者具有高度的參考價值,對一般讀者亦深具佛學的思想啟迪。本書是佛學家李潤生先生三十餘年來從事佛學研究的學術成果。內容十分廣泛。其中包括對佛教思想的積極性與消極性的總批判,對神秀、惠能禪偈涵義的辨解,對寒山、希運、志勤、靈澄等諸家禪詩的分析與欣賞,對禪宗接引之教育方式的探究。這些作品,既具學術意義,亦有高度的可讀性,足以引發一般讀者的閱讀興趣。
從第五篇起,則是探討佛學專門學術問題的作品。其中主要關涉「因明」和「唯識」兩大體系。在「因明體系」中,討論了「因明」(亦簡稱為佛家邏輯)的必然性與概然性的相對特質,「現量相違」與「相違決定」對因明論證的審查作用,以及探究後期法稱因明三種因法的審定與為自比量的建立等課題。
在「唯識體系」中,則剖析了佛教否定靈魂實我然仍能建立業感緣起(即生死輪迴)的義理依據。又辨析了般若中觀談空與法相唯識談空的異同,以評鑑中觀與唯識有關「境、識有無」的諍論,彰顯「唯識」的真正精神與涵義所在。最後把整套繁瑣的唯識思想體系約化為「唯識種子學說」,依經依理,詳為分析與整理,以供對此有研習興趣的讀者參考。
自序
《佛學論文集》一共收錄了十二篇文章,都是我三十多年來從事佛學研究的一些點滴心得,其中有關禪宗的有三篇,有關因明的有五篇,有關唯識的有三篇,而把綜合佛教思想的〈佛家思想的積極性與消極性〉的一篇以冠篇首。
這十二篇作品,大多分別發表於不同學報、佛教雜誌或刊物,在佛教精神的體會方面、在佛教文學的欣賞方面、在佛家思想的分析方面、在佛家理論的整理和批判方面,或多或少都能提出個人一些獨特的見解,對佛學研究者總有其探索參考的價值,所以從各別學報、雜誌、刊物輯錄出來,合成這一套文集。
除篇首〈佛家思想的積極性與消極性〉一文,表達我對佛教思想精神的綜合看法之外,有關禪宗的三篇是〈禪宗對教育的敵示〉、〈神秀、惠能偈頌辨解〉和〈禪詩賞析〉。這都是易於理解,趣味性較強,不難為一般讀者所接納的文章,所以編錄在文集的前頭,希望能夠引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有關因明(佛家邏輯)的五篇是〈佛家邏輯的必然性與概然性〉〈因明「現量相違」的探討〉、〈因明「相違決定」的批判〉、〈法稱因明三因說的探討〉及〈正理滴論自比量口問疏義〉。這些文章是依先總後別的原則來安排的。〈佛家邏輯的必然性與概然性〉一文,總論佛家因明的特色,與西方邏輯精神的異同,使讀者對因明獲致一種概括性和整合性的理解。通過因明論式所獲得的知識,是一種從歸納法及演繹法結合得來的知識;這些知識必須要通得過不同的檢驗,以確保其真實無誤,而其中又以「現量相違」與「相違決定」那兩種檢驗最為重要;那就是說,一種真確的知識必須是沒有「現量相違」和「相違決定」的過失的。為要讀者易於理解這些知識檢驗的重要及有關方法與問題,所以繼而輯錄〈因明「現量相違」的探討〉及〈因明「相違決定」的批判〉這兩篇作品。佛家因明並非是形式邏輯,而是兼攝邏輯演繹、邏輯歸納、知識論、辯論術等等方面的知識及理論,所以從知識方面來研究,陳那把真確的知識判定只有「現量」和「比量」兩類;法稱進而又把能正確擔當為「比量之因」的作出分類,判定有「自性因」、「果性因」及「不可得因」三大類別。為使讀者能夠明瞭這三種因的作用、理
論依據與建立得失,所以輯錄了〈法稱因明三因說的探討〉一文。又唐‧玄奘傳入中國的佛家因明學是以陳那系為主的,對較後的法稱系因明,國人所知不多,故特輯錄了〈正理滴論自比量品疏義〉這篇作品,為讀者提考的法稱系因明論典之疏釋。
有關唯識的三篇是〈佛家業論辨析〉、〈唯識無境辨義〉及〈唯識種子學說〉。佛教是一種「無神論」、「無我論」的宗教,以「緣起論」為思想的核心,認為一切事物都是條件制約、彼此互相因待而有,沒有一、常、主宰性的上帝及靈魂個體的存在。可是佛教在印度,卻繼承了印度輪迴流轉生死的傳統思想。既然沒有靈魂的存在,誰是輪迴流轉的主體?既然諸法是緣起無常,過去的善、惡業行,如何得以保存以作招引來生的感果功能?為解決這些問題,使讀者可以徹底理解佛教「沒有靈魂,而仍可輪迴流轉」的可能,所以輯錄了〈佛家業論辨析〉一文。又大乘佛教,主要的核心思想不外「般若中觀」、「如來藏」及「法相唯識」三大系統。在印度,「如來藏」未有成立獨立派別,故與「般若中觀」、「法相唯識」都鮮有對諍。但以「破邪顯體」的「般若中觀」與標榜「境、行、果相應之瑜伽行」的「法相唯識」則論師輩出,師弟相承,故時有諍辯。唯識學者斥中觀末流耽空滯寂,中觀學者則唯識「識有境無」之非。今為讀者澄清兩派諍證的是非真偽,闡釋「唯識無境」的真正涵義所在,故特輯錄了〈唯識無境辨義〉一文。又唯識學派的特色,在於傳統的六識之外,分別建立末那識以顯有情的一貫人格,建立阿賴耶識以統攝每一個體生命的一切功能;此阿賴耶識所攝持的功能名之為「種子」。若不立「種子」,則不能詮釋個體生命的一切活動的存在與變化;若不立「阿賴耶識」,則不能詮釋個體生命的流轉、還滅。所以整個唯識思想體系,不妨約化而成為一種「唯識種子學」。為使讀者對唯識思想體系易於掌握,故特輯錄〈唯識種子學說〉這一長文,來作《佛學論文集》的終篇。
《佛學論文集》的十二篇論文並非一時之作。其中以《唯識種子學說》撰作最早。這是我的新亞研究所畢業論文,最初由唐君毅老師指導。在撰寫期間,唐老師眼疾前赴日本就醫及休養,改由謝幼偉老師任指導教授。一九六六年完成,由校內校外教授組成審查委員會加以評審,委員會由吳俊昇老師任主席,委員有文、史、哲教授播仲規老師、牟潤孫老師、謝幼偉老師等,校外委員有羅時憲老師等。口試中,問及很多有關熊十力先生對唯識學的批判的問題。結果能夠以優等成績通過審查。後來這篇論文在一九九七年刊登在《佛教法相集刊》第四輯中,一九九八年有招清懷先生曾把它在美國單行。
由於〈唯識種子學說〉獲得通過,我亦賴此能夠在新亞研究所畢業。當時有新亞書院教授王道先生,辦《人生》雜誌,邀我寫稿。我便在一九六七年撰寫了〈佛家思想的積極性與消極性〉在《人生》發表。當時我頗受邏輯實證論的思想影響,所以此文未依佛教思路著墨,其得失取捨,應交由讀者抉擇批判。
當我撰寫〈唯識種子學說〉一文之時,我運用了不少佛家業論的資料,引起我對佛家輸迴理論的研究興趣,所以在一九六八年,羅時憲老師要為法相學會出版學報,我便撰寫了〈佛家業論辨析〉,刊登在《佛教法相學會集刊》第一輯中。後來我在一九九八年出版的《佛家輪迴理論》一書,亦是〈佛家業論辨析〉一文的引伸研究的成果。
六十年代末杪,香港中文大學成立了自己的研究院,所以新亞研究所從中文大學獨立出來。一九七O年要出版自己的學報,錢穆老師題為《中國學人》。當時的教務長趙潛先生邀我寫稿,我便撰寫了〈佛家邏輯的必然性與概然性〉一文,發表在《中國學人》第一輯中。那時我對西方邏輯與佛家因明都產生濃厚興趣,所以再撰〈因明「相違決定」的批判〉,於一九七二年發表在《佛教法相學會集刊》第二輯中。
八十年代,我在羅富國、葛量洪教育學院授課之餘,還應中文大學校外進修部的邀請,主講了多個禪學的講座。當時霍韜晦兄、梁瑞明兄師等成立了佛教法住學會,出版了一份佛教與現代文化的刊物,名為《法言》,那時我亦是董事之一,於是在一九八六年撰寫了〈禪宗對教育的啟示〉一文,發表在《法言》的第二期中。
九十年代,我應羅時憲老師的邀請,周末在能仁研所兼授量論、因明、肇論等課,所以撰寫了不少有關佛家邏輯的論文及疏釋。一九九O年我寫了〈因明「現量相違」的探討〉,發表於《能仁學報》第一期。一九九二年,寫了〈法稱因明三因說的探討〉,發表於《佛教法相學會集刊》第三輯。一九九四年,完成了〈正理滴論自比量品疏義〉,發表於《能仁學報》第三期。後來在一九九八年,我出版了《正理滴品解義》一書,就是這些研究的延續成果。
禪宗的偈頌與詩篇,都是宗教思想與文學創作結合的作品,在中國思想界和詩壇上有其獨特的風格與文學價值。近年移居海外,間中也會主持一些禪偈講座;返港渡假,也曾在志蓮淨苑講〈禪詩賞析〉。因此在一九九七年,完成了〈神秀、惠能偈頌辨解〉,一九九九年,完成了〈禪詩賞析〉,分別發表於加拿大溫哥華東道覺苑所出版的佛學刊物《蓮覺》中。
又一九九七年,我指導新亞研究所的研究生李葛夫君完成了他的畢業論文,題目是〈月稱入中論破唯識的研究〉,以優等的成績獲得審查通過。由此我感觸到中觀與唯識的詩論,實應有個公正的了結,因而撰寫了〈唯識無境辨義〉這篇作品,打算今秋在西安舉行的紀念玄奘法師國際學術會議中宣讀,後來延期舉行所以把它的原稿輯進這套《佛學論文集》中,方便讀者參考。
《文集》中每篇作品的完成,都是各老師和學長的指導與策勵的成果;今天輯成《佛學論文集》,也是加拿大安省佛教法相學會與台灣全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合作策劃、安排,然後能夠出版面世。在此對有關人士致以最深切的謝意之外,還感觸到直接或間接指導我及鼓勵我完成這十多篇作品的恩師與摯友,如錢穆老師、君毅老師、羅時憲老師、謝幼偉老師師等等相繼辭世,又如趟潛學長等的壯志未酬,捨我而去,又不禁悲從中來,不能自己。今天我在多倫多法相學會剛好完成了〈中論觀因緣品〉的學術講座,撰為此序,了達到這套文集原無自性,只是眾緣和合幻現的表徵,但也似帝網重重的摩尼寶珠,乃各方面學人努力研究心得的反映,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誠不敢以成功自居而掠美於諸方大德與仁人君子。
                     二千年十月六日護序
                     於多倫多假日旅舍。
目錄
自序
 一、佛家思想的積極性與消極性
 二、禪宗對教育的啟示
 三、神秀、蕙能偈頌辨解
 四、禪詩賞析
 五、論佛家邏輯的必然性與概然性
 六、因明「現量相違」的探討
 七、因明「相違決定」的批判
 八、法稱因明「三因說」的探討
 九、《正理滴論為自比量品》疏義
 十、佛家業論辨析
 十一、唯識無境辨義
 十二、唯識種子學說
附錄
禪宗與如來藏
購物說明
商品示意圖僅供參考,請以實際供貨商品為準!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
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有聲出版品及食品,因性質特殊,一經拆封,即不接受退貨。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試閱/試聽
佛家思想的積極性與消極性
無可否認,佛家思想在世界文化大流之中實在是源流長遠的一支;無論在天竺華夏,乃至在寰宇五洲之上,無論在君主倡導的過去,乃至在萬貫熒惑,眾說紛耘的今日,佛家思想仍能發揮其或大或小的影響。然而佛教的推崇者,篤信佛家思想是積極解決人生的不二法門;非難佛教的人,卻以其為耽空滯寂的消極虛無主義:於是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而對佛家思想的積極性與消極性,終不肯心平氣和地與客觀地探求其真相所在。此文非欲以評其高下其價值,賞旨在辨事析理,疏導沉塞,還其本來面目於有智言就文化思想的讀者之前。
相關商品
佛家輪迴理論–上
NT$ 360
NT$ 324
佛家輪迴理論–下
NT$ 390
NT$ 390
唯識、因明、禪偈的深層探究–下
NT$ 390
NT$ 351
生活中的佛法–山齋絮語
NT$ 390
NT$ 351
百論析義–了解中觀哲學、空性無我的重要著作–上
NT$ 450
NT$ 405
百論析義–了解中觀哲學、空性無我的重要著作–下
NT$ 480
NT$ 432
回商品列表
CLOSE

購物車 (0)

TOTAL:$0
無購物資料
庫存狀態文字
會員登入
更新驗證碼
忘記密碼?
立即結帳

為簡化流程,第一次購物您不需要加入會員就可以直接進行購物。完成訂購後,系統將自動將您升級為會員。

會員個資權益條款/會員服務條款

 

歡迎您加入全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網路書店的會員(以下簡稱全佛文化),增進會員的福祉及保護個人隱私是我們最重要的經營理念。以下的條款請您耐心閱讀,以便能夠確實保障您的權益。

 

一、個人資料權益保護告知事項

由於「個人資料保護法」規定,在取得您的個人資料時,需告知下列相關事項並得到同意。

(一)取得之目的﹕為了用來記錄客戶的個人訂單以及配送商品的用途、最新特惠訊息及提供會員個人化之推薦服務。

(二)取得之內容﹕姓名、聯絡方式......等,詳如會員資料表。

(三)運用個人資料之期間、地區、對象及方式:

1. 期間、方式:提供個人資料後,以電腦或其他方式持續給與關懷與服務。

2. 對象、地區: 全佛文化、與全佛文化有業務往來者及地區。

(四)就提供之個人資料,行使查詢、閱覽、複製、補充、更正,您得登入會員中心自行辦理;停止蒐集、處理、運用或刪除及無法登入會員中心,需提出證明資料向客服中心申請辦理。但法律另有規定者,得不依您的請求辦理。

(五)可自由選擇是否提供個人資料,若拒絕提供所需之個人資料或提供不完全時,全佛文化-網路書店提供之關懷與服務可能有所疏漏。

 

二、個人資料安全注意事項

保護會員的個人隱私是全佛文化-網路書店重要的經營理念,在未經會員同意之下,我們絕不會將會員的個人資料提供予任何無關之第三人。

(一)為了確實保護會員的個人隱私,我們全程使用SSL128bits最高等級加密,絕不會將您的會員及購買資料洩露給第三者,所以會員、消費者可以放心在本商店購物。

(二)會員請妥善保密自己的網路密碼及個人資料,不要將任何個人資料,尤其是網路密碼提供給任何人。在使用完網站所提供的各項服務功能後,務必記得登出帳戶,若是與他人共享電腦或使用公共電腦,切記要關閉瀏覽器視窗。

 

三、服務會員事項

(一)提供會員資訊﹕透過各種電子雜誌、電子郵件、郵件、電話等,提供各種資訊與服務。

(二)提供會員個人化專屬服務﹕就會員購買紀錄、心靈網路書店網站之瀏覽紀錄、所瀏覽之內容或廣告及其他關連事項、針對民調、活動、留言版等之意見、使用服務之內容,依客戶之個人屬性,進行個人化之分析作業、以便提供會員專屬之服務。

(三)回覆客戶之詢問﹕會員可以使用電子郵件、郵件、傳真、電話或其他任何直接間接聯絡方式向全佛文化-網路書店提出詢問,或與客服中心聯絡,我們會在最短時間回覆。

 

四、其他

(一)配合交易行為﹕會員對商品或勞務為預約、下標、購買、參與贈獎或其他交易時,我們為了完成商品配送、勞務提供、價金給付及相關之服務等,而請會員配合回答詢問或其他完成交易所必要知行為,會員均應配合。

(二)對於其他服務提供者之個資提供﹕會員對其他服務提供者之商品或勞務為預約、購買、參加贈獎活動或其他交易時,我們只在該交易必要範圍內,將會員之個人資料提供予該服務提供者,並由該服務提供者負責管理個人資料。我們會以規約課予服務提供者擔負保障會員隱私之責任;並告知其侵害會員權益,將有民刑事責任。但無法保證服務提供者會必然遵守。詳細內容,請向各別服務提供者洽詢。

(三)提供個人化專屬服務時,亦可能於上述規定之目的以外,利用個人資料。此時將在該個人化專屬服務之網頁載明其要旨並取得您同意。

隱私權保護/隱私權政策

 

全佛文化網路書店(http://www.buddhall.com)為一提供線上交易服務之網站,為保護網站使用者所提供之個人資料,故制定下列條款以為隱私權保護:

 

一、使用者資料之蒐集目的:

此資料的蒐集目的,係為確認於全佛文化網路書店進行交易服務行為,或取得資訊的使用者,其身份確認及提供有關服務之用,範圍如下:使用者應全佛文化網路書店之要求而留存之姓名、地址、電話、電子郵件帳號等個人資料。

 

二、使用者資料的使用:

經過讀者同意所登錄的資料,只作為寄送商品、連絡讀者、訊息傳遞、內部分析或商業服務用途,絕不提供任何第三人使用或移作其他用途。

但如在下列情形下,全佛文化網路書店可能將個人資料提供予第三人使用。

為了提供服務或優惠權益,需要提供第三人使用會員資料時,本網站將充分說明後,由會員自由選擇是否接受此優惠服務。

司法單位要求提供特定個人資料,將在司法單位正式程序下,作必要的配合。

 

三、個人資料之修改:

使用者可隨時利用帳號和密碼更改所輸入個人資料。但交易記錄、付款資料所留資料,則不在此範圍內。

 

四、資料之安全保護:

全佛文化網路書店將盡力以合理之技術及程序,保障所有資料安全。

 

五、網頁的使用:

為服務使用者,全佛文化網路書店的網頁可能提供其他網站的連結,使用者可經由連結,點選進入其他網站。但全佛文化網路書店並不保護使用者於該等連結網站中的隱私權。

 

六、隱私權保障條款的修正權利:

本條款將因應科技發展、相關法規之修訂或其他環境變遷之因素而作適當的修改,以落實保障使用者隱私權的立意。該修改過之條款亦將立即刊登於網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