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佛文化

商品介紹 PRODUCT LIST
佛教的香與香器
商品編號:10100982
優惠價:$252 原價:$280
作       者全佛編輯部   系列集數佛教小百科 33
出  版  社全佛文化         出版日期:2001年5月
語       言:繁體中文          規       格:平裝 / 15 x 21 cm
ISBN 9789572031124
內容簡介
本書介紹香在佛法中的種種風貌以及各種香的種類,與香有關的修持法門、供香的方法與功德等。此外,也介紹各種用香的器具,以及和香相關的人物及故事、相關辭彙等,深入淺出,帶您一覽佛教香的芬芳世界。
人類歷史上早在埃及時代,就有以香來祭祀的記載。而佛教中的香,更是供養佛菩薩的殊勝供品,因為香不僅帶給人們嗅覺、心靈上極大的喜悅,更將香從世間昇華到修行的深刻意涵。
本書介紹佛法中的香,從供養的香、與香有關的修持法門,乃至供香的方法與功德等。
此外,本書也介紹著名的香、傳說中的香、密教的香等40餘種著名的香料,及各種用香的器具和香有關的人物及故事、相關辭彙等,兼具深度和廣度,帶您飽覽香與香器的芬芳與典緻。
香是人類生命中最美好的感動,在人類文明的發展中,也具有極大的意義,因此,早在西元前三千年,就有埃及人大量使用香料的記載。
想到香,我們的腦海中就會浮現花香、燒香、煮食的香味,化粧品的香味等,而這種種香味,大多伴隨著我們生命中美好的記憶。
從古老的文明開始,香就伴隨著人類穿過時空的長廊,餘煙嬝嬝。
早在西元前三千年左右,埃及人就開始大量用香,如著名的金字塔是土坦卡門墓(Tutankhamen's Tomb),在墓內就存放了許多各種香料的瓶罐。
甚至古埃及許多戰爭,也是為了穩定香料來源而發動的。如女法老王海切舒特(Hatschepsut)的陵墓壁畫上,就刻滿了此類事蹟。
而在古波斯文化中,香味也象徵著身份地位。當時富貴人家的花園裡,大多流行種植著種種珍貴的香花,如:茉莉、鈴蘭、紫羅蘭及紅玫瑰等。
而希臘用香的起源,則是亞歷山大大帝征服了波斯之後,從波斯帶回來珍貴的香料。人們認為聞到香味時,必定有眾神的蒞臨與祝福。
什麼是香呢?
在《說文解字》中說:「香,氣芬芳也。」而馨香的「馨」,也就是香氣遠聞之意。
一般的香,大多是指由富含香氣的樹皮、樹脂、木片、根、葉、化果等所製成的香之原料。常見的香料有旃檀香、沈香、丁香、鬱金香、龍腦香、薰陸香、安息香等豐富的種類,甚至也有動物的分泌物所形成的香,如龍涎香、麝香等。
香料大多出產於氣候酷熱的地區,由於熱帶地區人體容易產生體垢及惡臭,所以古來為了消除體臭,就將當地盛產的香木製成香料,塗抹於身上,稱為塗香;或是焚香料薰室內及衣服,稱為燒香或薰香。
隨著香料的不同,也要以不同的方式來散發香氣,才能造成特別的效果,用香的方法,大致可以分為燃燒、薰炙及自然散發等三種方式,而配合不同的香器使用。如,香草、沈香木及作成香丸。線香、盤香和香粉的合香,就必須以燃燒的方式,而龍腦類的樹脂性香品,則必須用薰炙的方式;也就是將香放在炙熱的金屬或炭塊上,讓其散發香味。
佛教中對香的定義則更為廣泛,將鼻根所嗅的一切,都統稱為香。佛教並將人類生活中這種美好的經驗,重新詮釋,使香超越了原始的意義,而用香來象徵修行者持戒清淨的戒德之香,乃至聖者具足解脫、智慧的五分法身,可以說是解脫者心靈的芬芳。
例如,在《佛說戒德香經》中,佛陀就以香來比喻持戒之香,不受順、逆風的影響,能普熏十方。在《六祖壇經》中,也以香來比喻聖者的五分法身,即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
由於香美好的特質,在佛教中就成了供養佛菩薩重要的供品之一,甚至以香為說法譬喻、修持方法,讓人依此而悟入聖道。
而香的氣味能薰染真物,使環境芬芳美好的特質,也被用來比喻念佛者以念佛的綠故,薰染如來的功德,這就是所謂的「香光莊嚴」。
由於香與鼻根的密切關聯,古德也有以聞香而悟道者,最著名的就是《楞嚴經》中的香嚴童子。在本書中介紹香的修持法門,祈願讀者以香入道。
焚香、裝香料的香器,展現了香的具體之美。也以成香的文化中頗為獨特的藝術。無論是在種類、材質、造型與色彩的顯現上,都為人類的視覺與嗅覺心靈帶來極大的喜悅。
這些豐富的香器種類,主要是為了配合各種不同型態的香焚燒或蒸薰的方式而產生。除了實際上的用途之外,基於美觀及裝飾的考量,香爐的型制、爐身的造型、色彩,更是琳瑯滿目,配合嬝嬝香煙,及美好的香味,讓用香的情境達到極致。
在香器的種類上,除了最常見的香爐之外,還有香囊、香球、香筒、香盒等用香的器具。因此,在本書中也介紹了中國歷代的香爐,及各種不同類型的香器。
由於香美好的特質和飄渺彌漫的香煙,而被視為能上達天聽,傳達誠心的供養之意給佛菩薩及天神等。所以香也是佛教中極為重要的供養,並發展出供香的儀軌、方法及真言、手印等。本書介紹金剛界法及護摩法中常用的供香手印、真言,以及日常供香的方法,希望讓讀者在供香時能有所依循。
由於香所象徵的美好意含,在佛教中不但以香為重要的供養,用香來代表諸佛清淨法身,或是以香來修持、說法。
本書並介紹與香有關的人物及故事,其中有以香為名號的佛菩薩故事,也有修持香三昧的善知識,以及由於供香而得到福報的故事。此外,本書也蒐羅了香的相關語彙,希望讓讀者從這些語彙的意義及典故,窺見香在佛教中更廣泛的意含與運用。
本書展現出香豐富多樣風貌,祈請一切生命都能洋溢著香喜悅甜美的心靈芬芳!
目錄
      出版緣起
      序
  第一章 香的意義
      香與古文明
      香在中國的發展
      香的用途
  第二章 佛教的香
      香與佛教
      香與供養
      香比喻清淨戒德
      香比喻念佛功德
      香與淨土
      密教中的香
      香的修持法門
       楞嚴經中的香嚴童子
       成就鼻根神通的法門
       普賢菩薩鼻根懺悔法門
       願一切眾生得聞無上菩提香之願
  第三章 供香的方法與真言手印
      辨識好香的方法
      供香的方法
      供香的真言與手印
  第四章 香料的種類
      栴檀香
      沉香
      牛頭栴檀
      龍腦香
      降真香
      乳香
      零陵香
      霍香
      都梁香
      安息香
      蘇合香
      香附子
      茅香
      鬱金
      合歡
      甘松香
      石鹽
      木 子
      丁香
      芥子
      阿提目多花
      石蜜
      迷迭香
      豆蔻
      茉莉
      葳蕤
      龍涎香
      麝香
  第五章 香的型態
      燒香
      塗香
      和合香
      散香
      線香
      抹香
      香湯
  第六章 佛教的香器
      中國歷代香器簡介
      香器的類型
       香爐
       博山爐
       手爐
       薰球
       香囊
       香筒
       香篆
       香盒
  第七章 和香有關的人物與故事
      師子香菩薩
      香手菩薩
      金剛香菩薩
      香象菩薩
      香音神王的故事
      善財五十三參鬻香長者
      用香的戒律
      口出異香的法師
      以旃檀香塗治佛塔的功德
  第八章 香的相關語彙
  附 錄 香的相關經典
      《佛說戒德香經》
      《六祖壇經》〈懺悔第六〉(節錄)
      《妙法蓮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節錄)
      《俱舍論》卷一(節錄)
      《瑜伽師地論》卷三(節錄)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三〈如來昇兜率天宮一切寶殿品〉第十九(節錄)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六十七(節錄)
      《維摩詰經》〈香積佛品〉第十
      《楞嚴經》卷五(節錄)
      《蘇悉地羯囉經》〈塗香藥品〉(節錄)
      《蘇悉地羯囉經》〈分別燒香品〉第十
      《蕤呬耶經》卷中(節錄)
      《金光明最勝王經》〈大辯才天女品〉第十五之一
      《佛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節錄)
      《慈悲道場懺法》卷十(節錄)
      《菩薩從兜術天降神母胎說廣普經》卷二(節錄)
      《出曜經》第十卷〈香名第六十四〉
      《觀自在菩薩大悲智印周遍法界利益眾生熏真如法》
購物說明
商品示意圖僅供參考,請以實際供貨商品為準!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
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有聲出版品及食品,因性質特殊,一經拆封,即不接受退貨。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試閱/試聽
第一章 香的意義
香是人類最美好的文化感受,更是人類生命中最美麗感動的高峰經驗。因此香在人類的文明發展當中,有著重要的意義。提到香,一般人腦中就會浮現芬芳的氣味,及各種對美好氣味的記憶,聯想起花香、燒香,甚至食物的香味、香水的香味、洗髮精的香味、木材的香味,……等成千上百、種種豐富多樣的香味。香與我們的生活可說是息息相關,無處不在。
在《說文解字》中說:「香,氣芬芳也。」而馨香的「馨」,也就是香氣遠聞之意。
而能產生這些美好的氣味之物,尤其是專門用來製造香的原料,也被稱為香,如:沈香、龍腦香、麝香等。
除了一般所熟知的香之外,佛法中香的意義更為廣泛,除了指味道美好的香之外,也指鼻根所嗅取的外在諸境,是人類眼、耳、鼻、舌、身、意六種接觸外界的感官之一,其所對應的色、聲、香、味、觸、法中,鼻根所對應的是香塵。
在《阿毘達磨品類足論》、《大毘婆沙論》等經論中,將香的種類分成好香、壞香、平等香三種。好香就是指能使人聞起來心情愉悅,或是能增長身心健康的味道;反之,如果聞起來令人厭惡,或是會傷害身心健康者,則稱為惡香;如果沒有特別影響的香,則稱為平等香。
香與古文明
早在西元前三千年左右,歷史上就有埃及人使用香料的記載。例如本世紀最重要的金字塔是土坦卡門墓(Tutankhamen's Tomb),在墓內就存放有許多裝滿了各種香料的瓶罐。
甚至,古埃及許多戰爭,也是為了穩定香料來源而發動的。例如,在女法老王海切舒特(Hatschepsut)的陵墓壁畫上,就刻滿了她為取得香料而遠征異國的彪炳事蹟,她甚至在皇宮內建了一個大花園,網羅各地的奇花異草。
埃及早期的香料,為了方便運輸,大多以香膏、香脂的方式保存,而其主要的用途是用於表達對神祇的崇拜。古埃及人認為,香是凡人與上天的媒介,所以,在古埃及太陽神廟中,每天必須點香三次,再將嬝嬝香煙,由一組組巨大而長的煙斗送上天空。
在古波斯文化中,身上的香味象徵著身份地位。沒藥、乳香與麝香是當時最流行的香料,而在富貴人家的花園裡,大多種植著種種珍貴的香花,如:茉莉、鈴蘭、紫羅蘭及紅玫瑰等。
希臘用香的文化,是由波斯傳入的,亞歷山大大帝征服了波斯之後,也從波斯帶回來珍貴的香料。據說亞歷山大大帝喜歡在房間地上遍灑香水,連衣服也要用沒藥薰香,更認為聞到香味時,必定有眾神的蒞臨與祝福。
在熱帶地區,身體特別容易汗臭,香料的產量也特別豐富。像印度地區天氣酷熱,所以多產香木,有的用來做香水,有的用來做香油,另外有一種香料混合於水塗在身上,這就是塗香的來源。有些香料是由花製造的,但因為花容易腐爛,不能長久保持,所以印度人就用植物中的木類來做香的主要來源。
在古代,阿拉伯人常在收獲乳香時,燃燒紅蘇合香以驅蛇,或是燃燒紅蘇合用來消毒住宅。
古羅馬時期,人們認為:如果祭祀Vesta女神的香煙中斷的話,羅馬城就會沉沒在地獄的深淵裡,所以這些的女信徒,她們終其一生唯一的職責,就是維持女神的香火永遠不滅。
香在宗教裏向來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從埃及就有以香供奉太陽神的記載,佛教中的用香更是豐富。
在《聖經》中,也有許多香料與聖跡的記載,例如,東方三賢人送給剛出生的耶穌基督的禮物中,其中就有兩樣是珍貴的香料││乳香、沒藥。而在《舊約》中,對於產在巴勒斯坦(Palestine)附近的許多香料,也有豐富的記載與讚頌。如〈箴言〉中曾提到「Ointment and perfume rejoice the heart」,意思是「塗香油與香水將使心歡悅滿足」。希伯萊婦女喜歡在衣服裡藏一個香囊,香囊裡的沒藥、薰衣草等等香味,可以藉著體溫散發出來。
《聖經》中共記載了大約有二十五種香料,其中最常見的是乳香與沒藥,另外還有沉香、香菖蒲、番紅花、桃金孃、甘松、蘇合香、百合花,以及玫瑰花等等。
在佛教中以塗香做為殊勝的供養,在《聖經》中也可以看到類似的記載。如在〈馬可福音〉中記載:「有一個女人帶來了一隻玉瓶,裡面有很珍貴的哪達香油,她打破玉瓶,把香油倒在耶穌頭上。」而在英國國王與王后的加冕大禮,也有所謂的「塗油禮」,就是用香油從受禮者頭上淋下。由此可見,將香油塗在對方身上以表達崇敬之意,是許多文化共通之處。
香在中國的發展
在許多古老的文化中,都與香有極深遠的因緣,中國文化更是如此。
中國從秦漢以前就有蘭蕙椒桂的記載。到了漢武帝時,才開始有「含蛋舌香」及「諸夷獻香」等文獻記載:「毘邪王殺休屠王來降,得金人之神,置之甘泉宮。金人者,皆長丈餘,其祭不用牛羊,惟燒香禮拜。」
由於中國古代的祭祀都是以牛羊作為牲禮,但是「金人之神」明顯的與中國傳統的神不同,這個「金人之神」據說就是指「佛陀」,這是以香禮佛的最早記載。
漢武帝時,奢廣尚書郎奏事有含蛋舌香的記載,此時才開始有從夷國貢獻種種香品到中國來,而在歷史上有香品的記載也是由此開始。
當時,使用不同的香,也代表著不同的身份階級,如在《封禪記》中記載:「黃帝始,百辟群臣受德教者,皆列珪玉於蘭蒲席上,燃沈榆之香,舂雜寶為屑,以沈榆之膠,和之為泥以塗地,分別卑尊華戎之位也。」
到了漢代,更有以香淨化空氣,消除瘟疫的記載。在漢武帝時有一個「西國獻香」的傳說:「漢武帝時,弱水西國,有人乘毛車以渡弱水,來獻香者……」,當時武帝並不認為有特別之處,未加重視使用,後來因為長安發生大瘟疫,西國使者取其香點燃之,才使得疫氣消除,眾病痊癒。由這個線索,可以證明香能淨化環境。
在中國,香的傳來,開始是由西域傳入,後來大部分的香則由海南諸國廣州、交阯(越南)、瓊崖(海南島)傳來。但由於古代交通不發達,地理知識不十分充足,所以記載每多偏差。而且古代的記載經過時空的演變,和現代也不能完全符合。雖然如此,我們仍然可大約知道占波、真臘(柬埔寨)、越南、馬來西亞、海南島、泰國這一帶地域自古以來即有生產香。
在中國古書中記載著:「南方產香」,古人認為「凡香品皆產自南方」,這和中國五行的觀念有關,因為南方是南屬離位,而離屬火,火為土之母,火盛則土得養(肥沃),因此如沈水香(沈香)、旃檀(檀香)、薰陸等香皆產自南方;海邊的表面為氣之所終,土氣特別旺盛,《清暑筆談》說:「香氣湊脾(土),火陽也,故氣芬斂。」這是用五行的觀念來解釋香的產生。另外,也有認為在熱帶中的人易流汗而發出體臭,但在這種地域也就自然會產生另一種物類(香料)來對制這種問題。
在佛教傳入中國之前,香與生活就有密切的關聯,除了以焚燒香草來驅除蚊蟲,去除穢氣之外,也煎香湯來沐浴,甚至佩掛香草。隨著佛教的傳入,更陸續引進多種重要的香料,如龍腦、沈香等,讓香的使用又產生全新的風貌。
佛教傳入的合香觀念,很快的和中國用藥的觀念相互結合,產生博大精深的合香配方,甚至依照季節、時令、場合及用途而調配出理想的香品。在香的形狀上則有丸狀、粉狀、餅狀、線狀及圈狀等。明清開始,又有柱香的出現,以竹籤或木籤為心柱,外裹香粉,成為目前普遍使用的香品之一。
香的用途
香的用途,從宗教祭祀的用途,到生活中逐漸發展到生活中的運用,以香來提昇生活情境,從身體的塗抹、薰香衣服、淨化環境,乃至入於飲食,作為藥用:…香的用途可說是五花八門。以下即介紹幾項香的常見用途。
藥用
香做為藥用的起源極早,在經典中,就有以牛頭旃檀作為藥用的記載。
當初提婆達多唆使阿闍世王謀殺佛陀,從靈鷲山推下巨石要壓死佛陀。他們的計謀雖然未得逞,佛陀的腳卻被碎石擊中而流血。
當時的醫王侍縛迦為佛陀診察之後,認為只有以牛頭檀栴為醫方才能醫治。但是此香極為珍貴稀有,一般擁有的人也只有國王求索時才敢獻出。
當時有一個賣香的商人,聽說此香能治佛傷,於是甘願冒著生命危險,歡喜奉上此香,以此因緣故,而被佛陀授記於未來世當證辟支佛等,名為「栴檀」。
在北宋沈括的《夢溪筆談》卷九,曾記載蘇合香丸可用來治病:「此藥本出禁中,祥符中嘗賜近臣。」北宋真宗曾經把蘇合香丸炮製而成的蘇合香酒,賜給王文正太尉,因為此酒「極能調五臟,卻腹中諸疾。每冒寒夙興,則飲一杯。」宋真宗將蘇合香丸數篚賜給近臣,使得蘇合香丸在當時非常盛行。此外,在中國的金創藥及去瘀化膿等方劑中,乳香、麝香及沒藥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成份。
而現今極為流行的「芳香療法」,可以說是起源於埃及。
埃及人極為注重衛生,他們發明了能夠恢復健康、美容的沐浴法,就是在沐浴之後以香油按摩,來減輕肌肉酸痛,鬆弛神經。這原來是用來為木乃伊防腐旳技術。
現代許多科學研究也指出,香味有助於人體健康,如耶魯大學精神物理學中心的學者,指出香薰蘋果的氣味可以使焦慮的人降低血壓,並避免驚慌;薰衣草則可以促進新陳代謝,使人提高警覺。辛辛那提大學(University of Cincinnati)相關測驗則顯示,空氣中加入香氣,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這些都使精油等芳香療法變成極為流行的健身法。
在宋代,也有將香藥調入飲食而作成香藥果子、香藥糖水,並調龍腦、麝香入「龍鳳茶園」中。而製作名貴的墨錠,也常調入龍腦、麝香。在《武林舊事》卷六中,也有以沈香水飲用的記載。
祭祀慶典
開始大量豐富使用香的埃及人,最初就是將香運用在繁複的禮拜儀式中,在祭祀的過程中,有時甚至必須燃燒數以噸計的香,乃至死亡時複雜的埋葬和防腐方式也需要用到大量香料和香膏。
在古代的巴比爾塔(Tower of Babel)寶塔形的建築頂上,祭司經常點燃成堆的馨香來祭祀天神,他們認為在高塔上焚香,能更接近諸神。
在中國,有很多用香來祭祀及舉行典禮用香的記載,例如祭天地、祖先、親耕禮等。北宋仁宗慶曆年間,由於河南開封地區發生旱災,仁宗就在西太乙宮焚香祝禱求雨,儀式中曾焚燒龍腦香十七斤。此外如南宋淳熙三年(公元一一七六年)皇太后聖誕,從十天以前,皇后、皇太子、太子妃以下至各級官員,及宮內人吏都要依序進香賀壽。
相關商品
中國的佛塔(上)–中國歷代佛塔
NT$ 240
NT$ 216
中國的佛塔(下)–中國著名佛塔
NT$ 240
NT$ 216
佛教的動物 (上)–常見動物、爬蟲類動物、微小動物、魅惑動物
NT$ 220
NT$ 198
佛教的動物 (下)–威猛動物、鳥禽類動物、神秘動物、水族類動物
NT$ 220
NT$ 198
佛教的塔婆
NT$ 290
NT$ 261
佛教的持物
NT$ 330
NT$ 297
佛教的植物 ( 下 ) –藥用植物、糧食類植物、奇異植物、經論譬喻植物
NT$ 220
NT$ 198
佛教的植物 (上)–佛陀相關植物、花類植物、香料植物、修法用植物
NT$ 220
NT$ 198
佛教的神通
NT$ 290
NT$ 261
佛教的蓮花
NT$ 260
NT$ 260
神通的原理與修持
NT$ 280
NT$ 252
西藏的寺院與佛塔
NT$ 330
NT$ 297
回商品列表
CLOSE

購物車 (0)

TOTAL:$0
無購物資料
庫存狀態文字
會員登入
更新驗證碼
忘記密碼?
立即結帳

為簡化流程,第一次購物您不需要加入會員就可以直接進行購物。完成訂購後,系統將自動將您升級為會員。

會員個資權益條款/會員服務條款

 

歡迎您加入全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網路書店的會員(以下簡稱全佛文化),增進會員的福祉及保護個人隱私是我們最重要的經營理念。以下的條款請您耐心閱讀,以便能夠確實保障您的權益。

 

一、個人資料權益保護告知事項

由於「個人資料保護法」規定,在取得您的個人資料時,需告知下列相關事項並得到同意。

(一)取得之目的﹕為了用來記錄客戶的個人訂單以及配送商品的用途、最新特惠訊息及提供會員個人化之推薦服務。

(二)取得之內容﹕姓名、聯絡方式......等,詳如會員資料表。

(三)運用個人資料之期間、地區、對象及方式:

1. 期間、方式:提供個人資料後,以電腦或其他方式持續給與關懷與服務。

2. 對象、地區: 全佛文化、與全佛文化有業務往來者及地區。

(四)就提供之個人資料,行使查詢、閱覽、複製、補充、更正,您得登入會員中心自行辦理;停止蒐集、處理、運用或刪除及無法登入會員中心,需提出證明資料向客服中心申請辦理。但法律另有規定者,得不依您的請求辦理。

(五)可自由選擇是否提供個人資料,若拒絕提供所需之個人資料或提供不完全時,全佛文化-網路書店提供之關懷與服務可能有所疏漏。

 

二、個人資料安全注意事項

保護會員的個人隱私是全佛文化-網路書店重要的經營理念,在未經會員同意之下,我們絕不會將會員的個人資料提供予任何無關之第三人。

(一)為了確實保護會員的個人隱私,我們全程使用SSL128bits最高等級加密,絕不會將您的會員及購買資料洩露給第三者,所以會員、消費者可以放心在本商店購物。

(二)會員請妥善保密自己的網路密碼及個人資料,不要將任何個人資料,尤其是網路密碼提供給任何人。在使用完網站所提供的各項服務功能後,務必記得登出帳戶,若是與他人共享電腦或使用公共電腦,切記要關閉瀏覽器視窗。

 

三、服務會員事項

(一)提供會員資訊﹕透過各種電子雜誌、電子郵件、郵件、電話等,提供各種資訊與服務。

(二)提供會員個人化專屬服務﹕就會員購買紀錄、心靈網路書店網站之瀏覽紀錄、所瀏覽之內容或廣告及其他關連事項、針對民調、活動、留言版等之意見、使用服務之內容,依客戶之個人屬性,進行個人化之分析作業、以便提供會員專屬之服務。

(三)回覆客戶之詢問﹕會員可以使用電子郵件、郵件、傳真、電話或其他任何直接間接聯絡方式向全佛文化-網路書店提出詢問,或與客服中心聯絡,我們會在最短時間回覆。

 

四、其他

(一)配合交易行為﹕會員對商品或勞務為預約、下標、購買、參與贈獎或其他交易時,我們為了完成商品配送、勞務提供、價金給付及相關之服務等,而請會員配合回答詢問或其他完成交易所必要知行為,會員均應配合。

(二)對於其他服務提供者之個資提供﹕會員對其他服務提供者之商品或勞務為預約、購買、參加贈獎活動或其他交易時,我們只在該交易必要範圍內,將會員之個人資料提供予該服務提供者,並由該服務提供者負責管理個人資料。我們會以規約課予服務提供者擔負保障會員隱私之責任;並告知其侵害會員權益,將有民刑事責任。但無法保證服務提供者會必然遵守。詳細內容,請向各別服務提供者洽詢。

(三)提供個人化專屬服務時,亦可能於上述規定之目的以外,利用個人資料。此時將在該個人化專屬服務之網頁載明其要旨並取得您同意。

隱私權保護/隱私權政策

 

全佛文化網路書店(http://www.buddhall.com)為一提供線上交易服務之網站,為保護網站使用者所提供之個人資料,故制定下列條款以為隱私權保護:

 

一、使用者資料之蒐集目的:

此資料的蒐集目的,係為確認於全佛文化網路書店進行交易服務行為,或取得資訊的使用者,其身份確認及提供有關服務之用,範圍如下:使用者應全佛文化網路書店之要求而留存之姓名、地址、電話、電子郵件帳號等個人資料。

 

二、使用者資料的使用:

經過讀者同意所登錄的資料,只作為寄送商品、連絡讀者、訊息傳遞、內部分析或商業服務用途,絕不提供任何第三人使用或移作其他用途。

但如在下列情形下,全佛文化網路書店可能將個人資料提供予第三人使用。

為了提供服務或優惠權益,需要提供第三人使用會員資料時,本網站將充分說明後,由會員自由選擇是否接受此優惠服務。

司法單位要求提供特定個人資料,將在司法單位正式程序下,作必要的配合。

 

三、個人資料之修改:

使用者可隨時利用帳號和密碼更改所輸入個人資料。但交易記錄、付款資料所留資料,則不在此範圍內。

 

四、資料之安全保護:

全佛文化網路書店將盡力以合理之技術及程序,保障所有資料安全。

 

五、網頁的使用:

為服務使用者,全佛文化網路書店的網頁可能提供其他網站的連結,使用者可經由連結,點選進入其他網站。但全佛文化網路書店並不保護使用者於該等連結網站中的隱私權。

 

六、隱私權保障條款的修正權利:

本條款將因應科技發展、相關法規之修訂或其他環境變遷之因素而作適當的修改,以落實保障使用者隱私權的立意。該修改過之條款亦將立即刊登於網站中。